揭晓!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名单公布

2023-09-18 15:02:02 信息来源: 文明台山 广东省 阅读: 4 手机版

(原标题:揭晓!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名单公布)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社会氛围,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经各部门单位推荐,市文明办评议审核,以及征求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部门单位的意见,综合市文明委成员投票、网络投票以及公示结果,市文明委决定命名李锦明等10位同志为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

希望受命名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在工作生活中传播精神文明,引领道德风尚,弘扬中华美德,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成绩。各部门单位要大力宣传台山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为台山市建设侨乡文化光大之地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名单

孝老爱亲类(3名)

李锦明

朱艳桥

黎晓光

助人为乐类(3名)

曾艺圣

马少武

陈国钰

敬业奉献类(4名)

宁本富

洪成祥

梁苑青

张春晓

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简介

孝老爱亲类

李锦明,男,1993年4月生,台山市都斛镇南村村委会朝阳村村民。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锦明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年仅29岁的他,无怨无悔照料中风瘫痪在床的父亲和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近10年,其父亲于2013年1月患了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2016年3月患上了精神病,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压在了他的肩上。为了方便照料父母,李锦明选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散工,每天除了赚钱养家糊口之外,还要照顾父亲的起居饮食。夏天,他想方设法为父亲驱蚊,保持房间通风凉爽,冬天他为父亲准备好两个热水袋,用毛巾裹好以免烫伤,除此之外,他每日还为父亲穿脱衣服、整理被褥、端屎倒尿、擦身洗衣、饮水喂饭,尽管家里贫困,他还是省吃俭用为其准备营养好的饭菜,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长期卧床的父亲从未生过褥疮。其母亲生前经常走失不回家,每当那时,他就到处寻找,即使是暴风雨天气也从未退缩。

在无数次面对生活的压力、父亲满床的排泄物与母亲走路跌跌撞撞经常失踪的情况下,李锦明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乐观向上的他始终微笑坦然面对,用实际行动尽善尽孝,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

朱艳桥,女,1991年6月生,台山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五级检察官助理。

朱艳桥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有年老的家公家婆和两个年幼的小孩,丈夫是一名警察,丈夫由于工作忙碌,经常熬夜加班、通宵值班,难以照顾好家庭,但朱艳桥始终支持丈夫一心为人民群众,投入无限的服务中去,在丈夫与家庭需要她的时候更是毫不保留付出,用自己的爱凝聚起一个大家庭。

朱艳桥的儿子从两岁起就因过敏体质被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应激性皮炎等疾病困扰。2018年1月,儿子的哮喘必须持续雾化治疗半年以上,但由于工作时间受限,朱艳桥无法带儿子到医院进行雾化治疗,选择在家自行雾化。每日需进行两次雾化,儿子年幼害怕无法配合,朱艳桥只能等其睡着后进行,等待四小时后再为其进行第二次雾化,在她坚持了近十个月的雾化后,儿子的过敏性哮喘终于得以控制。2018年10月,丈夫因工作过度劳累住院一个多月,此时的朱艳桥已怀孕三个月,她白天上班,晚上又先到医院探望丈夫,给丈夫做好护理工作,安顿好丈夫后又急匆匆回家照顾年幼的儿子。2022年家公被确诊为脑梗塞,朱艳桥根据病情为其制作精细菜单、带他定期复查,帮助家公调理身体。家婆颈椎疼痛,她便向医生学习按摩技能,经常帮助家婆按摩,为其缓解疼痛。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朱艳桥即使面对困境亦坦然努力解决,给孩子创造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悉心照料体弱老人,得当处理家庭关系,经营和谐美好的家庭,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体现孝老爱亲的真谛。

黎晓光,男,1953年2月生,台山市冲蒌镇西海园山东村村长。

2008年,黎晓光的弟弟因工作意外离世,弟媳也下落不明,这个小家遭受了无异于晴天霹雳的苦难,但家庭困难且已有三个子女的黎晓光毅然选择撑起侄子侄女的一片天,成为3个侄子、侄女的“父亲”,与妻子一起挑起养育6个小孩的重担,将侄子、侄女视若己出、从不偏袒。夫妻俩十四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家中小孩,不仅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对小孩的素质教育也十分重视,接送小孩、陪小孩读书、传授课本外的知识与技能,这都成为黎晓光日常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夫妻俩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生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乡亲们每每提起他,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多年来,黎晓光夫妇勤俭持家,平等照顾6个孩子,使孩子们在这个大家庭里没有受过一点儿委屈。黎晓光的两个女儿更是为了家中另外四个兄弟姐妹的学费,提早出来社会打工,而三个孩子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学习成绩依旧优良,生活自立自强,性格纯良孝顺,乐于帮助邻舍,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孩子。

黎晓光夫妇用十多年的辛苦操劳为这个不一样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彼此扶持,用爱呵护6个孩子。在面对生活的困顿时,这个家庭用勤劳、真情努力生活,互相陪伴,让爱满溢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助人为乐类

曾艺圣,男,1993年7月生,台山市都斛镇卫生院办公室职员。

曾艺圣同志作为一名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多次外出参与一线核酸采样任务和高速路口值守工作;在生活中,他奉献爱心,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曾艺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自2011年8月份至今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2800毫升。2020年4月,他在参加无偿献血过程中,自愿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留下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2年5月25日早上,曾艺圣同志接到江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患者与他配型成功,他义不容辞,在当天就进行了高分辨配型。经过一系列的身体检查,确定自己健康状况符合捐献后,他毅然决然踏上前往广州的捐献路程。2022年8月13日,他入院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动员剂注射,经过注射,他的身体各项指标均已符合采集要求。2022年8月18日早上,经过历时4小时的采集,终于在当天中午12:40完成干细胞采集,共采集282ml,通过此次捐献,他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是台山市第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曾艺圣说道“我付出的一点爱心便可挽救一个患者甚至一个家庭,这何乐而不为呢?我想如果再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依旧选择继续前进。”

曾艺圣的善言善举如和煦春风温暖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是当代青年的优秀典范。

马少武,男,1986年4月生,共青团台山市委员会办公室初级工。

马少武是一名退役军人,2004年入伍,2017年退伍后转业到团市委工作,他不仅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还乐于助人,在岗位和生活上保持着竭诚帮助他人的热情。

他说“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本色不会变,要尽力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新冠疫情期间,他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中去,包括管控关口值守、为群众派发生活用品、疫苗接种点秩序维持、核酸检测点和高速路口健康检测点、隔离酒店防控等防疫一线志愿服务活动,截至2022年12月,他参与过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达103场次。此外,马少武利用工作以外的个人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活动,化身交通文明劝导员,组织“河小青”“公益捡跑”等环保宣传志愿活动,做环境保护的实践者,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开展义剪、义诊等便民利民志愿活动,积极参与台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群众进行创文宣讲、向群众派发创文宣讲册等,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带上妻女一起参加亲子志愿服务,与家人一起用实际行动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截至2023年4月,马少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达203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241.1小时,其中抗疫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800多小时。虽已告别部队,但他依旧以一名党员和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忠诚于组织安排,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中传递热心真情,用行动续写军人风采。

陈国钰,男,1975年12月生,台山市都斛中学教师。

陈国钰从事教学工作26年,一直扎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奋战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25年,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11年,出色完成初中的循环教学。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他不断探讨、总结,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工作方法,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爱,既做知识的传授者,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2021年底,陈国钰发现班里的麦同学每天都是穿着一对脏兮兮且鞋头已经破洞的回力鞋,课间自己躲在角落玩,放学也总是最后一个人离开。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位麦同学家庭经济拮据,父亲需常年吃药,哥哥还在读书,只靠母亲打散工与领低保生活。得知此情况,陈国钰立马向学校反映为其申请贫困补助并自费买双鞋送给他,除此之外,陈国钰还经常在经济上帮扶麦同学,曾为他解决一个月生活费等。家庭原因造成麦同学心态不稳、缺乏自信、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辍学念头,针对此情况,陈国钰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方法,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与情感上的慰籍,经过两年时间的关爱、引导与帮扶,麦同学有了惊人的改变,变得自信阳光、有理想有目标、22年23年连续两年学习成绩排在全班前三。除此之外,25年的班主任工作里,陈国钰成功转换了袁同学、张同学、李同学等20多位不同类型的待进生。

陈国钰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农村孩子的学习特点,他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领导的赞许、上级部门嘉奖与社会的认可。

敬业奉献类

宁本富,男,1993年7月生,台山市消防救援大队台城站战斗班班长。

宁本富于2010年12月由江西省吉安市应征入伍,2018年10月随公安消防部队集体转制就地转业,宁本富在13年的消防工作中,历任过战斗员、副班长、司机和班长职务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宁本富个人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7次,多次被总队、支队评为优秀党员及优秀消防员。

坚守初心,赴汤蹈火为民保平安。宁本富自从参加消防工作以来,始终做到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不改初心。13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抗击超强台风“天鸽”“山竹”救援任务、都斛莲花山水库救援、台山市中镁科技火灾扑救、赤溪镇抗洪抢险等2000多场灭火救援任务,在灭火救援中他始终英勇顽强、冲锋在前,从各类灭火救援现场救出被困群众15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近5千万余元,长期为辖区单位、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开展义务消防培训及演练300余场次,使2万多名群众受益,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坚守岗位,聚力干事主动挑梁。在业务学习方面,他虚心好学,同时在站内充分做好新队员领路人,将自身业务知识和灭火救援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给每一名队员。此外,宁本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3年来累计无偿献血1400毫升;累计捐献2万余元给困难战友家庭和群众,积极参与义工服务60余次。

宁本富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优秀品质,在辖区树立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同事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洪成祥,中共党员,男,1960年12月生,台山市川岛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已退休)。

1979年,洪成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期间,曾在沈阳空军某部队担任班长,1983年退役返乡后在上川镇政府工作,曾任原中共上川党委委员,沙堤办事处主任,经济办主任,综治办主任,维稳办主任,川岛镇上川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2020年在川岛镇人民政府正式退休。

洪成祥从小对革命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并产生了建设展览馆的念头。他常常利用工作之余走访岛上老兵、老干部以及经历过革命的老村民,向老一辈请教历史、革命、文物方面的知识并精心记载下来,多次到市相关部门查阅档案记载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探索,还到废品收购站、古玩收藏店“淘宝物”等。2019年5月18日,洪成祥利用自家旧宅自筹资金创办的“上川岛红色文化展览馆”正式落成开馆。展览馆总占地面积220多平方米,馆内收藏了关于上川岛的武装革命、海盗历史、海丝文化、农渔耕文化等内容,记录上川岛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珍贵资料数千余件,主要以实物、实件、实事为载体,目的是通过与历史事件、革命物件、人物精神的接触,汲取红色力量,深化对红色文化的体味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为进一步发挥余热和特长,帮助化解周边各类矛盾纠纷,2022年8月,在台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推动下,洪成祥在上川岛文化展览馆中成立了“洪叔老兵调解室”,是台山市首个以退役老兵主导的基层老兵调解工作室,切实增强为退役军人提供权益维护服务,洪成祥的身份既是展览馆的“红色讲解员”,又是老兵调解室的“纠纷调解员”,为战友、群众化解矛盾、疏解心结,开展调解工作。

作为一个有着40年党龄的基层工作者,洪成祥从未忘记自己军人身份,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为退役军人与地方政府架起“连心桥”,努力调纷止争,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梁苑青,女,1989年10月生,台山市融媒体中心采编部副主任、团支部书记。

工作10年里,梁苑青用脚步丈量台山辽阔土地,俯下身心与基层百姓打交道。作为一名女记者,梁苑青从不喊苦、不叫累,为了暗访非法采砂,梁苑青曾和同事在乡间小路上颠簸;为回应群众提供的线索,她往返五六个小时跑盘山路深入偏远的村庄;为争取节目最佳呈现效果,她死磕一个方案修改不下10次。2020年,正在休产假的梁苑青临危受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与团队坚守岗位,加班加点赶稿、剪片,完美完成4场《美丽台山我的家》走进17个镇街,共话乡村振兴的直播节目,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得到相关镇领导肯定。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梁苑青积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扎实工作贡献“融媒”力量。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除了通过镜头为观众报道疫情情况,她更多是深入一线参与志愿服务。2020年至今,她参与志愿服务超过40次,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

2022年,她策划了《青年志愿者为台山防疫注入“青春正能量”》、《台山:以实际行动推动“三询问一完善”活动落地落实》等相关报道20条,将新闻主角聚焦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报道青年模范典型、社区志愿者榜样,以标杆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创文期间,她还走家入户,积极普及创文相关内容,让政策宣传更广泛、更有力。

梁苑青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记者的使命,不惧风雨,时刻冲锋在新闻一线,采写了一篇又一篇“沾露珠”“带泥土”“冒热气”的新闻作品,用笔尖记录了台山的发展,用文字感知了台山脉搏。

张春晓,男,1986年3月生,江门海关隶属新会海关查检科副科长,2021年成为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1年-2023年,张春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基础、以产业为引领、以服务促成效,采取“输血+造血”、“整体规划+定点塑造”的方式,不断夯实基层党建,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鲲鹏村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夯实党建基础。推广四级学习体系,汇编“学习金句”,打造“三大特色课堂”,推进村网格化建设,促进学习全覆盖,将党建服务延伸至海上。共为党员上党课8次,慰问困难党员24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次。其中村党建实践案例,获评江门市2021年度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二、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广海咸鱼成功入驻“本来生活”“海通果果”网上扶贫平台,目前累计销售额超过50万元。推进民宿产业、本地农产品发展,促使台山丝苗米等优质农产品走向大众、那章红茶成功打开新会等异地市场。

三、提升治理水平。抓牢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村务规范运行、公开,抓细能力建设,优化班子人员组成。目前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7岁。

四、为民服务办实事。投入32.5万元,更换渔民小学教学设备700多件,修建羽毛球场1个,提升教学质量。投入40多万元实施鲲鹏村综合环境整治民生工程,修复硬化路面100米,美化墙身700平方米,彩绘墙画500平方米,修建小公园2个,安装路灯26盏,修理排水沟110米,直接受益群众超1000人。

五、推进镇乡村振兴。张春晓走访脱贫户30多次,慰问建档立卡脱贫户146人,帮扶46户,精准帮扶7户18名易返贫监测户,下发帮扶资金24.85万元,目前有2户已退出监测。投入40.5万元完善扶贫资产收益项目,共获得收益6.5万元,帮扶12户困难家庭,解决8名贫困人员就业难题。

免责声明:《揭晓!2023年第二季度“台山好人”名单公布》由广东新闻排行网(www.vxvfhvr.cn)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通过举报邮箱:123456@qq.com进行反馈,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处理。

随便看看

热门广告位招租
热门广告位招租
热门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