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通讯员 詹苹苹
18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维新横文化广场迎来了2场惠民志愿服务活动,越秀区文明办、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团越秀区委、越秀区人民街道办事处携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弘扬雷锋精神文明越秀我先行”的义诊集市活动暨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不断扩大“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圈。
义诊关爱到基层
“这里好久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了,组织这个义诊集市真的太好了,平常忙于生计,自己生病了也没有及时去医院,现在名医就在身边,真的好暖心。”来穗务工人员张小姐说道。义诊集市现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组织学校各附属医院结直肠科、内科、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斜视与弱视科、影像科等科室的临床医生和30名医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居民免费进行血压、血糖等检查,耐心细致为群众诊察病情,解答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并进行急救科普教育、造血干细胞捐赠宣传以及医院各项便民惠民措施等,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共同践行志愿精神。
“我是一名大一新生,今天和老师一起深入社区了解群众关切,收获感满满。这个活动是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帮助我们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今后我将勤学苦练、立足群众,依托专业知识贡献绵薄之力。”00后中山医学子表示在参与完越秀区人民街义诊集市服务后表示。
“此次义诊活动是结合专业特点,立足群众关心关切的生育、肿瘤防治、视力等问题,整合班主任(医师)的实践育人资源,邀请了附属一院、附属六院、肿瘤防治中心、眼科中心的医生提供专业指导,带领医科生开展义诊、急救科普教育、造血干细胞捐赠宣传等活动。同时,感谢越秀区文明办、团越秀区委、人民街道办事处、越秀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中山医学院的学生提供了早期接触社会的实践育人平台,希望今后能更多推动专业化、常态化、规模化为特色的区校联动的实践育人活动,以专业知识回馈社会,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琼珠说道。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是越秀区辖内历史悠久、芳名远播的医学龙头,百年沧桑砥砺铸就了中山医“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济世精神。2001年经历重组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正式成立,继承和发扬了“中山医”的优良传统,坚持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学科建设稳居前列、优秀人才汇集、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强,经常性依托辖区内的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惠民义诊集市活动,惠及市民群众超过2万人。
关爱服务送上门
义诊活动当天,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医生以及中国邮电器材深圳有限公司的青年志愿者还开展上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通过探访老战士、为老战士送去按摩和保健知识科普等服务,滋养青年志愿者的心灵,为群众送去家门口的温暖。据了解,今年3月,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团越秀区委发动各群团组织立足“居民所需、志愿者所长”持续开展100多场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红色电影进社区
义诊结束后,维新横文化广场还搭起了荧幕,众多社区居民“担凳仔,霸头位”,红色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在夜幕降临后准时开播。电影以四个故事铺陈,以家写国,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和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展开父辈的奋斗画卷,反映了时代变迁、民族精神传承延续,以及时代责任感。居民纷纷被影片中代际间的价值认同与精神传承,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感染。“我非常受触动,新时代青年现在也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开始新的‘长征’。我们青年人激扬蓬勃朝气、夯实担当底气,定能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新时代中国。”社区青年党员小林看后感慨地说。
据介绍,为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倡导爱国主义情怀,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筑强意识形态阵地,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托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阵地,联合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 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截至3月18日,已在9条街道的11个社区共放映电影11场(《万里归途》《我和我的父辈》《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吸引近3500人次居民参加。
相关负责人介绍,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一步将继续链接更多社会资源,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利民、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名医义诊到家门,广州越秀送“暖”到社区》由广东新闻排行网(www.vxvfhvr.cn)收集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通过举报邮箱:123456@qq.com进行反馈,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处理。